活体成像中相干断层成像技术的优势
活体成像中相干断层成像技术的优势。活体成像技术作为生物医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,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进展。其中,相干断层成像技术(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,OCT)以其独特的优势,在眼科、心血管等多个领域展现了广泛的应用前景。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OCT在活体成像中的优势。
一、OCT的基本原理与成像特点
OCT是一种基于弱相干干涉测量法的基本原理的成像技术。它利用近红外光作为探测光,通过光纤干涉仪将探测光投射到生物组织中,然后检测从组织不同深度层面反射回来的光信号。这些反射光信号包含了组织厚度与距离的信息,经过计算机处理后可以构建出高分辨率的组织断层图像。
OCT具有非接触、非侵入、成像速度快、探测灵敏度高等优点。其轴向分辨率取决于光源的相干特性,通常可以达到1-10微米,而径向分辨率与普通光学显微镜类似,也在微米量级。这使得OCT能够清晰地分辨生物组织的细微结构。
二、OCT在眼科成像中的优势
高分辨率与直观性
OCT在眼科成像中具有极高的分辨率,能够高分辨率实时地显示视网膜各层的病变。它不仅可以定性地显示眼部组织细微结构的病理改变,还可以精确地测量眼部组织的厚度。这对于黄斑疾病和青光眼的诊疗具有重要意义。例如,在黄斑病变(如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疾病、黄斑水肿、老年黄斑变性、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络膜病变等)的诊断和追踪观察中,OCT能够提供直观且准确的图像信息。
无创性与易配合性
OCT检查是一种无创性检查,患者在检查过程中不会感到不适,易于配合。这使得OCT能够成为眼科疾病的常规筛查和随访工具。同时,由于无需使用造影剂,也避免了造影剂过敏等潜在风险。
广泛的应用范围
OCT在眼科临床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。除了上述提到的黄斑疾病和青光眼外,它还可以用于后极部视网膜病变(如视网膜劈裂症与视网膜脱离的鉴别等)的诊断。近年发展的眼前段OCT则可以清晰地显示眼前段组织的病理改变。
三、OCT在心血管成像中的优势
高分辨率与微观结构识别
OCT在心血管成像中的分辨率同样极高,可以清晰分辨一些微观结构,如胆固醇结晶、滋养血管、巨噬细胞浸润、红白血栓等。这对于评价易损斑块、指导支架植入,尤其是在急性冠脉综合征(acute coronary syndrome,ACS)等冠心病诊疗领域具有重要意义。例如,在PCI(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)术前和(或)术后行OCT检查,可以影响术者的介入治疗策略,准确评估斑块性质(如纤维帽厚度、钙化深度与厚度、内膜侵蚀、斑块破裂、血栓性质、分叉嵴的长度和角度)以及介入术后即刻和长期随访效果(如支架贴壁、支架膨胀、支架内皮化、支架失败原因等)。
术中精准指导
OCT在PCI术中可以提供精准的指导。通过实时成像,医生可以准确地判断支架的落脚点、支架/球囊的直径和长度、分叉病变Rewire导丝穿网眼位置、分支开口金属小梁覆盖情况等信息,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。
四、OCT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潜力
牙科与皮肤科
除了眼科和心血管领域外,OCT还尝试在牙科和皮肤科的临床诊断中应用。在牙科领域,OCT可以用于牙釉质、牙本质等结构的成像和分析;在皮肤科领域,OCT可以用于皮肤病变的诊断和监测。这些应用都展示了OCT在生物组织活体检测和成像方面的巨大潜力。
癌症研究
OCT在癌症研究中也展现出了一定的应用前景。结合造影剂后,OCT的分辨率得到显著提高,并可以扩展用于细胞和分子成像。例如,通过使用纳米造影剂作为血管内造影剂,OCT能够观察到皮肤表面以下更深层次的毛细血管和肿瘤组织。此外,OCT还可以用于术中手术指导,探测肿瘤边缘和脉管系统。
五、OCT技术的不断发展
近年来,OCT技术经历了多次更新和升级。从最初的时域OCT(TD-OCT)到频域OCT(FD-OCT),再到扫频OCT(SSOCT),成像速度、分辨率和图像质量都得到了显著提升。例如,最新的ILUMEINTM和ILUMEIN"OPTIS"系统将成像速度进一步提高到180帧/秒,单次扫描的血管段长度达75mm,同时整合了血流储备分数(fractional flow reserve,FFR)功能,同时具备形态学和功能学评估功能,使OCT的应用指征进一步拓展。
六、OCT技术的局限性与挑战
尽管OCT技术具有诸多优势,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挑战。例如,在眼科成像中,OCT的影像摄取主要在黄斑区或后极部相对较小的区域,对视网膜周边部成像的临床价值较低。此外,组织显像的分辨率处于光波强弱的显示,其精细程度尚不能完全体现活体组织学水平。在心血管成像中,OCT需要通过造影剂清空血液,因此对于造影剂过敏或者严重肾病的患者不能使用。
综上所述,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在活体成像中具有显著的优势。它在眼科、心血管等多个领域展现了广泛的应用前景,并且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,其应用指征将进一步拓展。然而,OCT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挑战,需要科研人员和临床医生共同努力来克服。未来,随着OCT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,它将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疗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。